手机视频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shoujisp.org
据北京日报消息,6月8日,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95岁。
讣告
蓝天野(1927年5月4日-2022年6月8日)原名王润森,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河北饶阳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离休干部。
蓝天野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身心投入中国画的创作。曾向李苦禅和许麟庐两位大师潜心学画,并得到高度评价。蓝天野坚持“勤于笔墨、独辟蹊径”的创作思路,作品饱含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上世纪40年代就投身话剧事业,曾在经典话剧《北京人》《茶馆》《蔡文姬》中饰演重要角色,还曾在电视剧《封神榜》中饰演过姜子牙,在《渴望》中饰演王沪生的父亲。
先后荣获“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表彰”、“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全国德艺双馨奖•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蓝天野“七一勋章”。
网友留言,“童年最喜欢的白胡子老头姜子牙”“以为自己眼花了,一路走好”“仙风道骨就应该是蓝老饰演姜子牙的样子”。
网络截图
潇湘晨报综合报道
相关报道:
蓝天野饰演的姜子牙已成经典,但他本人却并不满意
据央视新闻消息,今天下午,“七一勋章”获得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导演艺术家蓝天野,因病在北京离世,享年95岁。
蓝天野最为人所熟悉的荧幕形象,肯定是1990年播出的《封神榜》,剧中他出演的姜子牙仙风道骨,获得了不少好评。
蓝天野饰演的姜子牙
虽然这版《封神榜》已经成为经典,但多年后回忆这部剧,蓝天野还是忍不住吐槽。蓝天野回忆,1988年上海电视台找到他,说要拍《封神榜》,请他演姜子牙。“我还是挺感兴趣的,但觉得剧本不行,我说改完再说。但因为当时还没有手机,联系起来很不方便,他们就希望能把这事定下来,我一想小说就摆在那,还能差到哪,就把合同签了。”
蓝天野饰演的姜子牙(中)
蓝天野是在1989年4月到上海参加的开机,然而刚到化妆间,看到演员们的服饰,老人家一下就惊呆了,服装全是花花绿绿,头饰都是塑料的,还带有亮片,“这不是我心中的《封神榜》啊,没有远古的质朴了。”在和服装设计师沟通时,对方也忍不住吐槽,他们设计了六七稿衣服,最后却被推翻,因为要求必须商业化。这让蓝天野很不理解,商业化可以,但为什么要因为商业化而损伤《封神榜》的内涵以及艺术性?可碍于已经答应出演,蓝天野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好在姜子牙的服装还不是太花哨,还比较质朴。”
蓝天野
虽然不满,但蓝天野在拍摄时依然十分认真,遇到打戏,已经60多岁的他依然不用替身,都是亲身上阵,替身想要上阵还被他赶走。在拍摄时,蓝天野每天都会跟导演谈谈台词,对于不满意的地方,他会跟导演说是否可以改掉,因为剧本中有些内容,改编之后反而不如原著。比如原著中有一段戏,是姜子牙等周文王来拜访,但被改编成了“姜尚夜梦访贤人”,原著的“等待”变成“主动拜访”,这意思就差了一大截。蓝天野尊重原著,坚持以原著内容为主,于是就有了“姜尚在此等候相候多时了”这句台词。
“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曾是地下党
七一勋章”是党内最高荣誉,隆重表彰一批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16年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的蓝天野是戏剧界唯一入选者。
经中共中央批准,“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于2021年6月2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颁授“七一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七一勋章”是党内最高荣誉,隆重表彰一批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经过初审、考察和审议研究,最终产生了29名提名建议人选,其中作为戏剧界唯一入选者,“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16年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蓝天野入选,他在采访中表示:“我现在常常跟一些年轻党员说,时代不一样了,我们那时候是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但他们现在是为中国共产党长远目标而奋斗!”
蓝天野的多个角色让观众记忆深刻,包括《渴望》中温文尔雅的老父亲、《封神榜》中的姜子牙等等。
现在94岁高龄的蓝天野,算得上仍然活跃在戏剧舞台之上的最高龄的导演、表演艺术家。2021年,他不仅参演了北京人艺话剧《家》的演出,同时还导演复排了另一部北京人艺经典作品《吴王金戈越王剑》。同时,他还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在2021年,随着“北京国际戏剧中心”的新剧场落成,再导一部曹禺先生的作品作为献礼“建党百年”之作。在北京人艺院长任鸣的心目中,蓝天野是一个大艺术家,有广阔的情怀与思想境界,更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有着很高的政治觉悟,“作为一位红色艺术家,他有着对祖国无比热爱的胸怀”。任鸣说。
▲“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受访者供图
━━━━━
受姐姐影响18岁成为党员
作为家喻户晓的戏剧表演艺术家,蓝天野1944年考入当时的国立北平艺专油画系(中央美院前身),实现了少年时就喜欢画画的志愿,基于对绘画的情结,他矢志做一名画家。但半年之后,1945年初,六年前离家出走、音信全无的三姐石梅突然回家,对蓝天野的人生道路起了重大影响和改变。
三姐石梅早年受到先进革命思潮的影响,在抗战爆发后,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前往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在晋察冀“挺进剧社”负责写剧本,排演话剧,从事革命宣传工作。就在抗战胜利前夕,她再次接受党组织派遣,只身回到北平,在中共华北局晋察冀分局城工部的领导下,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团结进步人士,宣传党的政策,发展党员。在三姐的影响下,当年6月,蓝天野开始参加革命工作。
早期,蓝天野帮助石梅进行党的宣传工作,上级党组织交给她一部短波收音机,可以收听解放区电台。每天晚上到了固定时间,她便将短波收音机组装起来,将电台里的内容记录下来,由蓝天野刻成蜡版,进行油印,再由姐姐出去散发。那一时期,蓝天野受姐姐石梅的影响,接触到了很多时事社论和文件,这其中就包括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进步书籍与评论。
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除了进行抗日宣传工作,这一时期蓝天野还成为了北平地下党的交通员。据他回忆,那时候北平西郊的“西山”地区,已是解放区。蓝天野每天会骑着自行车,带着解放区需要的物资、文件等,在事先约好的地点和解放区的同志见面,与此同时,对方也会将需要转交国统区的信息或物资让蓝天野带回。蓝天野回忆起这段经历表示,年轻的自己当时并没有考虑到风险的问题,一心只想为党尽自己的力量。但经历过那个特殊时期的人都清楚,其中的困难与危险不言自明。
据蓝天野回忆,他本人是三姐石梅回到北平之后发展的第一个党员,她多次向上级领导汇报,反映情况,最终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之后,经上级党组织研究批准后,蓝天野于9月2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18岁。
因革命需要走上戏剧之路
参加革命之前,在国立北平艺专读书期间,蓝天野便是“沙龙剧社”的成员,虽非专业剧团,但当时已与同学苏民,共同出演过《日出》。抗战胜利后,在《雷雨》里,蓝天野也曾饰演过“鲁大海”。据蓝天野回忆,当时自己的主要任务,一边参加剧团演出,配合学生运动。一边从事革命工作,秘密发展党员。
真正让蓝天野走上专业话剧道路的则是在1946年初,姐夫石岚根据上级指示回到北平,成立“北平剧联”,并以“祖国剧团”的名义重新开展革命活动。其间在成功塑造了话剧《青春》中的“红鼻子”之后,蓝天野随即加入“演剧二队”,正式开始了以演剧为专业的路。
▲2020年10月蓝天野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出演话剧《家》。史春阳摄
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根据革命形势的需要,蓝天野所在的“演剧二队”和“祖国剧团”都需转移到解放区。当时为了安全起见,根据组织要求需要临时改名,他随即将原名王润森改成了“蓝天野”,没有任何寓意,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10月1日,作为开国大典“苏联文化代表团”接待组成员,不仅亲临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还在当晚“苏联红军歌舞团”献上的开国庆典演出中,22岁的蓝天野在中南海怀仁堂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日后谈及这些感受,蓝天野由衷地表示“新旧社会的不同,现在很多人可能感受不到,而我是经历了几个时期的。经历过军阀战争,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还在沦陷区尝过当亡国奴的滋味,所以我知道旧中国是什么样。我知道为什么解放军、共产党能胜利,国民党会失败,这有必然的原因。”
以党员标准以身作则影响后辈
1952年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任导演兼演员,在其长达70余年的艺术生涯里,作为一名党的文艺工作者,蓝天野始终坚守一个信念“服从组织安排,听党的话,跟党走。艺术工作者要服务于人民”。1987年,蓝天野从北京人艺退休之后,仍心系剧院的建设,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剧院下一代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责无旁贷地为剧院继承现实主义传统和保证高质量的艺术水准把关。
▲2019年蓝天野指导话剧《贵妇还乡》排练。史春阳摄
2012年,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并纪念建院60周年,北京人艺创排了现实题材大戏《甲子园》,蓝天野受邀担任该剧艺术总监,言传身教启迪青年演员特别是刚入院的新演员,如今已经是北京人艺优秀导演的唐烨,当年也是通过这部作品初次接触到蓝天野。唐烨最深的感受是,“蓝天野老师对于演员这份职业,内心始终保有一颗敬畏之心,他对待艺术上所做的一切都非常严谨。”
唐烨回忆,当年每天9:30排练,蓝天野总会比所有人早到15分钟,充满仪式感地沏好茶,打开剧本提前准备当天需要排练的内容,并等着大家的到来。哪怕他自己对人物有一些新的想法,他也会跟《甲子园》的导演唐烨商量,“导演,有个地方我想调整一下,你看可以吗?”作为一名早已是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始终带着探讨的态度来进行创作,这一画面令唐烨至今想起都非常感动。另外唐烨认为,蓝天野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活到老学到老的艺术家典范,他以身实践了“艺术没有界限”这句话。“他热爱戏曲,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只要有时间,无论什么剧种都要去学习。他愿意跟年轻人讨论,将近90岁时才学习用手机,发朋友圈,与周围人交流,对生活有一种特别积极和向上的态度。”
2014年,蓝天野执导了重排剧目《吴王金戈越王剑》。在两个多月的排练过程中,他克服了年龄带来的精神与体力上的困难,为该剧的成功演出付出了极大心血。2011年,为庆祝建党90周年,北京人艺党委决定重排献礼剧目《家》,并邀请当年已84岁高龄的蓝天野回归舞台。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93岁的蓝天野再度演出了《家》中“冯乐山”一角,2021年重新复排了他挚爱的作品《吴王金戈越王剑》,令无数观众动容,而北京人艺演员卢芳则是从2011年至今,全程参与了这两部作品的创作。
▲2021年蓝天野指导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史春阳摄
在卢芳看来,蓝天野老师是一位特别可爱的“90后”艺术家。卢芳回忆,十年前,第一轮《家》开始排练的时候,蓝天野就非常关心年轻演员,包括有些台词的逻辑重音,年轻演员不能很好的掌握的时候,他都会以长者的姿态耐心地予以指导。特别让卢芳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台下蓝天野对于艺术的精益求精,排练过程中不仅对自己的台词了然于胸,而且还会研究与他有对手戏演员的台词。“我经常在演出前发现,蓝老师要先把自己的道具准备好,而这些道具其实都有他自己的设计,并不是每场演出都在重复。我作为演员,每场演出其实都能察觉到他在表演或者道具使用上细微的变化,这是下一代年轻演员要学习的地方。”
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时暨北京人艺“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即将落成之际,蓝天野最大的心愿,便是在新剧场导演一部自己的“老院长”曹禺先生的作品,作为自己对于党与新时代的献礼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