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 http://www.fpmarkets-yyds.com
主要结论:
PTA期货于2006年12月18日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其上市之初便备受市场关注,在经历近十六年的发展后,PTA期货已经成为全球聚酯产业链定价体系核心。本报告主要梳理了PTA产业链的发展现状,报告以产业链上下游流程为主要逻辑线索,就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周期发展演变、产需基本面现状、产业结构变化、进出口贸易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
PX跨越式扩能,进口依存度快速下降
因技术及环保等因素制约,国内PX市场发展长期落后于产业链下游,进口依存度持续攀升,并于2018年达到61.2%的历史峰值。但2019年起,随着大炼化项目陆续投产,国内PX市场迎来跨越式产能扩张周期。2019-2021年分别新增产能660万吨、500万吨、605万吨,产能增速分别为47.4%、24.4%、23.7%。截止2021年底,国内PX产能达到3158万吨。从全球来看,中国产能的快速释放进一步巩固了东北亚作为全球PX产销中心的地位,2021年底东北亚产能占比达到62.1%,其中中国占比40%、韩国占比15%、日本占比5%。
受新增产能及装置稳定性影响,2014-2018年国内PX产量增长较慢,5年年均复合增速仅为3.96%。不过,近几年国内新产能快速释放,产量也实现跨越式增长,2019-2021年PX产量分别为1464.9万吨、1962.8万吨、2131.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43.2%、34.0%、8.6%,3年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7.7%。
PX作为聚酯产业链的源头原料,国内约99%的PX用于生产PTA,仅有极小部分应用于医药、涂料等消费领域。从数据来看,得益于聚酯产业链的发展,近年国内PX消费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21年表观消费量达到3496.9万吨,同比增长4.4%。通过数据比对,我们发现2014-2018年间PX表观消费增速要显著高于产能及产量增长,而2019-2021年PX表观消费增速则大幅低于产能及产量增长。这种结构性差异背后是PX进出口市场的剧烈变化,2014-2018年PX进口依存度持续攀升至61.2%的历史峰值,之后便步入快速下滑通道,2021年进口依存度已降至39.0%左右。随着盛虹、广东石化等一体化项目投产,未来国内PX进口依存度有望进一步降低。
PTA产能再现过剩,出口市场快速增长
国内PTA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但初期行业发展极为缓慢,直至2000年产能仍不足200万吨。2001年我国顺利加入世贸组织,进出口贸易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纺织服装等轻工业品出口增长迅猛。作为聚酯原料的PTA市场发展也有明显加速,2007年国内产能增长至1166万吨,7年间产能增长超过6倍。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措施,大规模的量化政策及强力财政支持计划重新为市场注入信心。在当年四万亿刺激计划下,国内大量资本争先恐后进入PTA市场,行业在2011-2014年间开启一轮集中扩能潮,产能迅速从2010年的1530万吨增长至2014年的4335万吨。与此同时,PTA产能过剩问题也日益加剧,行业从单吨超千元利润到全面亏损,产能利用率从9成快速下降至6成左右。之后,PTA市场开启数年的去产能历程,在2016年高峰时期,行业淘汰及长期停车产能达到1300万吨,占总产能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在经历上述深度调整后,PTA市场终于在2017年迎来全面复苏,2017-2019年行业在产能利用率、加工利润等诸多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但是市场好景不长,2019年四季度起PTA市场又开启了新一轮扩能周期,行业经营相关指标再度全面下滑。
截止2021年底,国内PTA市场有效产能6450.5万吨,同比增长13.26%,而2021年PTA产量为5283万吨,同比增长6.72%。两者增速的显著差异预示了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背后也透露出当前PTA行业再度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需求方面,近两年受疫情因素扰动,国内PTA表观消费增速大幅下滑,2021年表观消费增长仅2.33%。不过,近两年进出口市场却出现非常积极的变化,尤其是2021年PTA出口达到257.5万吨,同比增长204.1%,而进口仅7.6万吨,同比下降87.7%。目前来看,海外PTA企业装置小、成本偏高,而国内大型企业在技术及规模等方面后发优势明显,PTA具备非常强的出口竞争优势,基于此我们相信未来出口市场有望成为消化国内过剩产能的重要渠道。
聚酯产能平稳扩张,出口依存度大致稳定
作为PTA产业链下游,聚酯市场在2011-2012年及2018年经历了两轮比较明显的集中扩能潮,但行业也在2015-2016年度过了产能增长低迷期。近几年聚酯市场呈现平稳扩张态势,同时行业产能集中度明显提升,恒逸、桐昆、新凤鸣、恒力、盛虹及荣盛等头部企业产能占比已超过四成。截止2021年底,国内聚酯市场有效产能6690万吨,同比增长7.9%。从数据来看,聚酯产能投产存在明显的周期性,但产量一直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节奏,2021年聚酯产量5796万吨,同比增长9.8%。
国内聚酯表观消费与产量增速基本同步,但近两年受疫情扰动冲击,表观消费增速有所下滑,其中2021年表观消费量5082万吨,同比增长7.9%。在外贸方面,近几年聚酯进口量稳定100万吨左右,而出口依存度(出口量/产量)一直稳定14%-15%左右(2020年疫情除外),其中2021年得益于东南亚地区纺织原料进口需求增长,国内聚酯出口量达到822万吨,同比增长23.3%。目前来看,随着国内人工及土地租金等成本快速上升,部分中低端制造业有向东南亚地区加速转移的迹象。数据显示,近年越南、孟加拉等国家纺织出口贸易快速增长,但由于缺乏配套的重化工产业,其纺织所需的基础材料仍要大量依赖进口,而国内聚酯产业链具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故短期内聚酯出口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终端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全球占比下降
纺织服装行业是聚酯产业链终端环节。在入世贸初期,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后因金融危机冲击短暂失速,随后全球救市刺激经济快速复苏,纺织服装出口也在2010-2011年出现强势反弹。但随着欧债危机爆发及救市政策后遗症显现,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加之东南亚地区纺织出口崛起,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增速逐步回落,尤其(美元计价)服装及衣着出口在2015-2020年连续负增长,2021年在海外疫情导致供应链部分中断情况下,国内服装及衣着才实现逆袭增长。目前来看,在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支撑下,国内纺服出口霸主地位短期难以撼动,但随着竞争优势下降,未来东南亚纺织服装出口占比提升将继续挤压国内全球贸易份额。
(文章来源:国信期货)
文章来源:国信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