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之战,负责前线指挥的肖全夫,后来怎么样了?

超值好物 https://www.chaozhiba.com/category-3.html

肖全夫曾在珍宝岛之战负责前线指挥,这个从贫苦农家走出的少年,历经了珍宝岛之战后,是否有所成长,他的后半生又有什么样的机缘呢?

搜图

贫苦农家少年,从反封建先锋到常胜将军

1916年9月,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一户平凡又贫困的农户家中诞下了一名男婴,父母给这个男婴取名为肖全福,数年之后肖全福长大改名为肖全夫。

尽管父母给这个孩子取名“全福”,蕴含着美好寓意,但由于家境贫寒,这个孩子从小穿不暖、吃不饱,连基本的衣食都成了问题,就更别提去学堂接受教育了。

好在父母是爱着这个孩子的,一直在为他找寻受教育的机会,在四处托亲靠友后,肖全夫终于在九岁的时候读上了书,在一位当塾师的堂舅那儿,每月用两担柴充当了学费。

搜图

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九岁才上学的肖全夫深知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在刻苦学习之余还尽可能利用时间帮助父母干活。

肖全夫在十二岁的时候便离开私塾前往张家祠堂小学读书了,在这里他接受了先进的反帝反封建教育,很快由于表现优异,被选为学生会委员。

有一年,肖全夫发现寺庙中有不少一脸焦急的农户在拜菩萨求雨,一打听才知道,这些农户是在为春旱求雨,作为初生牛犊的肖全夫当即表示,菩萨不过是一堆烂泥,求之无用,得自己救自己。

搜图

对于肖全夫的言论,大部分农户是难以接受的,封建迷信的思想在农户心中深深扎根了,并非三言两语可以消除的。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肖全夫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证明泥菩萨没有灵通,动手将菩萨的泥塑像给砸了个稀烂,一尊还不够,他带领同学们接连砸了两尊土地菩萨。

这在当时当地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肖全夫的母亲出于对孩子太过胆大的忧心,为了避免他再“惹是生非”,在一顿狠狠的责罚后,准备让肖全夫停学,肖全夫对此据理力争,不惜绝食抗议,最终打动了母亲,得以继续上学。

1929年5月,肖全夫的家乡发生了一件大事,立夏节起义在这里爆发,这里成了革命根据地。

搜图

敢于带头砸泥菩萨的肖全夫,很快投身到了革命的洪流之中,并在张瑞义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童子团,不久又因其突出的表现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各项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

1930年,年仅十四岁的肖全夫已经成了少共第二连团宣传委员,同年年底,肖全夫成为第七连的一名红军战士。

此后肖全夫不断对自己提高要求,于1932年春被选调到红四方面军总部手枪队任排长。

在每次的任务中,肖全夫都尽可能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战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不断学习各种技能。

搜图

比如,在执行保护电台的任务中,肖全夫跟着宋侃夫学习了译电,并在危难之时和战友密切配合,成功掩护其他同志转移,保全了电台设备。

1933年,没有任何外语基础的肖全夫,为了配合开展上级工作,开始废寝忘食地钻研起了无线电技术侦察,在众多像肖全夫一样的战士的努力下,四川军阀的密码相继被红四方面军电台破译。

红军因此掌握了敌军的动态,接连取得了胜利,仅用了十多天就俘获了官兵万余人,缴获了八千余支长短枪、五十门迫击炮等武器。

肖全夫如此拼命地工作和学习,总有顾及不到身体的时候,1933年在与四川军阀部队作战时,肖全夫患上了疟疾,体温时高时低,偏偏在这个时候被敌人飞机弹片炸伤的右脚踝,伤口愈合情况不好,脓血直流,但即使是在这个时候,肖全夫仍坚持工作,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务。

红军在这次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粉碎了敌人六路围攻,毙伤敌六万余人,俘敌两万余人,缴枪三万余支、炮百余门,击落敌机1架,而肖全夫则因为没能及时得到休整和治疗,右腿比左腿短了一截。

这次受伤并没有让肖全夫意志消沉,他反而变得更沉稳了,行动不便上些许不便,也没影响他指挥作战。

搜图

坚持学习从多处进行革命,被毛泽东高度赞扬

1938年,肖全夫进入延安抗大学习,由于表现出色,在八个月后被选任第七大队第八队政治指导员留校工作,此后,一直在校长陈伯钧的麾下工作,战斗与教学成果双丰收,多次获得奖励证书。

搜图

按理说在抗大的日子是比在抗日前线要更为安稳的,但肖全夫始终心系战场,终于在1943年冬天,肖全夫再次前往四面被日军包围封锁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第四区队开展工作。

在这里,肖全夫决心将战斗与生产相结合,在开春时节,带领第四区队积极垦荒,还建起了油坊、面坊和毡帽作坊,当年第四区队就收获了谷子13.8万多斤谷子,几个作坊的盈利更是高达五十多万元。

这些粮食和金钱,明显改善了部队的生活,第四区队因此作为开展敌后大生产运动的典型被毛泽东高度赞扬。

除了大力发展生产,在战斗上肖全夫也当仁不让,在一年中带领战士们进行了大小战斗七十一次,摧毁了敌人五个据点。

1944年,肖全夫调至冀东任第十七军分区参谋长,第二年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率领部队和部分群众突出重围,利用船头的沙袋击退尾追之敌,迫使敌人多次扑空只能无功而返。

又精心安排伏击,痛击敌人,打得敌人全军覆灭,缴获轻重机枪40余挺、战马300余匹及该部敌人的全部装备。

此后,肖全夫率部继续打击日伪军,屡战屡胜,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功勋,抗日战争胜利后肖全夫又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屡建奇功。

搜图

肖全夫在1947年9月五岭山阻击战中,指挥部队英勇阻击敌人,弹药不足时,在敌人尸体边收集弹药,弹药耗尽后,带领部队用刺刀、枪托、甚至是石头与敌人拼杀,持续战斗了近30个小时,打退了敌人14次进攻。

更是在敌人心生退意的时候,组织兵力全线反击,打得敌人落花流水。

1948年,肖全夫参加了平津战役,在该战役中承担了参加实施津南突破、攻占灰堆集的重任,肖全夫在此战中大获全胜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并擒获了国民党津南第一支队长白英杰少将等3200多名俘虏。

搜图

抗美援朝,肖全夫率军痛打敌军,推动停战协议签订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贫苦农家率部坚守三八线板门店以东近50公里的正面防线,将美军为首的敌人打得瑟瑟发抖,直接促使了停战协定的签订。

肖全夫在踏上朝鲜战场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美军的嚣张程度和死神的威胁,在他刚将军部安扎在梅岘里时,就有两架美军的飞机直扑军部,疯狂投掷弹药,军部管理处处长和三位参谋、干事当场牺牲。

在战场上,敌机和炮弹随时可能出现,肖全夫在勘察地形时,就曾被炸得脸部鲜血直流,可他不以为然,秉持着“怕死还能打仗?想炸死我,没那么容易!”的观念,他坚持在危险中仍亲自察看地形。

随后肖全夫根据西海岸的战略特点、实地考察情况和自身兵力的实际,重新制定了作战方案,并进行了防御部署。

搜图

1953年1月12日,肖全夫奉命率第四十六军开赴三八线,在这里军队的一举一动被加倍放大,战局将会即刻反映到谈判桌上,直接影响谈判的进展和对方的态度。

肖全夫深知责任重大,抵达战场后迅速地勘察地形,熟悉敌情,拟定和修改作战方案,提出“构筑工事就是战斗,工地就是战场”的口号,抓紧构筑防御工事。

敌人的下马威马上随之而来,1月13日,敌英联邦第一师乘志愿军换防之机,以两个班的兵力偷袭日西山志愿军阵地。

该阵地地形突出暴露,离主阵地较远,不易得到援助,驻守在这里的战士奋勇杀敌,用血肉之躯守住了阵地。

搜图

在初步掌握敌人袭扰的特点和规律后,肖全夫迅速进行部署,积极加强小分队活动,以设伏、反伏击、夜摸和强袭等手段,小幅精准地打击敌人,积小胜为大胜,掀起歼敌高潮。

终于,战士们将敌军打服了,面对接连到来的战败,4月29日,美方、韩方被迫同意恢复中断半年之久的停战谈判,但这仅是开始,美韩对停战毫无诚意,只想借机拖延时间。

肖全夫等人希望再下一剂猛药,以打促谈,打到敌人不得不停战,决定将打击驻守勿闲北山的英联邦第一师加拿大团第三连作为突破点。

经过从5月2日夜晚到5月3日零时的激烈战斗,勿闲北山守敌全部被志愿军歼灭,接着,肖全夫调兵遣将进攻向坪村南山,同样大获全胜。

搜图

接连的胜利促进了谈判的进展,各项协议和军事分界线的划定在此时已基本达成一致,但敌人一再破坏协议,突然进攻。

为了把美军打痛,肖全夫连续三次组织战士们攻占马踏里东南山,终于打得美方代表主动上门求和,并一改之前的傲慢态度。

1953年7月27日,肖全夫作为中方驻板门店前线部队的代表,参加停战协定的签字仪式,回国后肖全夫因战功卓著,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勋章。

搜图

回首在此之前的七个月,肖全夫率领战士们浴血奋战,和美军第一师、第二师、第二十五师、英联邦第一师等外国军队较量了一百五十多个回合,歼灭了1.44万余敌军,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

这胜利来之不易,不少战士们马革裹尸,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

搜图

戎马半生,花甲之年仍为国戍边

从朝鲜战场凯旋后,肖全夫前往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了三年,以全优的成绩毕业,收获了模范学员的光荣称号和院长刘伯承颁发的奖状和证书。

1957年3月,肖全夫回到他熟悉的第四十六军担任军长,镇守东北边关吉林,1962年2月到1968年5月,肖全夫一直在沈阳军区工作。

当时世界总体局势暂时处于和平状态,但局部地区的冲突仍然存在。

不久,肖全夫迎来了一场使他名扬世界的战斗,珍宝岛之战。

搜图

1968年开始,苏联军队不断越界进入我国珍宝岛等地挑衅,为了避免事态的扩大,中国方面一再克制,却换来苏联媒体的不断挑衅。

肖全夫请缨给予适度的还击,在得到批准后,在珍宝岛附近设立边防前线指挥部,由肖全夫负责统一指挥。

和在朝鲜战场上一样,肖全夫仍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实地勘察,并制定了反击计划,并最终成功取得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中国与多国接壤,边防任务十分艰巨,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与俄罗斯和蒙古接壤的新疆,新疆的面积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边界线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1980年,中央军委将已过花甲之年的肖全夫派往了乌鲁木齐军区任司令员。

搜图

肖全夫在1982年亲自筹划并组织了“三战”演习(游击战、运动战和坚固阵地防御战),并多次向军委反映新疆边防官兵的困难疾苦,显著改善了新疆几万名边防官兵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1984年8月,肖全夫冒着生命危险到有“生命禁区”之称的阿里防区和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哨卡视察时,已是六十八岁高龄,但他仍兢兢业业,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边疆鞠躬尽瘁。

彼时,肖全夫虽已身居高位,仍严于律己,坚持不花公家一分钱,并严格要求子女,不准他们打着他的旗号办事,不准家里人使用配给他的车。

直到1985年底,肖全夫才在完成军区体制改革、精简整编任务后退居二线。

2005年2月4日,肖全夫病逝,享年89岁,结束了这传奇的一生。

搜图

参考文献:

《肖全夫将军威震板门店》党史纵览.2021,(11)

《肖全夫:从红军战士成长为戍边名将》党史纵览.2018,(01)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