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决定从11月起下调参与国的原油产量配额。欧佩克秘书长表示,本次减产旨在稳定能源市场。鉴于全球经济和石油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需要加强对石油市场的长期指导,采取积极主动、防患于未然的干预措施。对于这一决定,美西方非常不满。这表明,“欧佩克+”以及海湾产油国正在摆脱美西方掌控,作出更加符合本国利益的决定。
“欧佩克+”减产旨在稳定市场
石油输出国组织与非欧佩克产油国(“欧佩克+”)第33次部长级会议决定,自今年11月起大幅减产,在8月产量的基础上将月度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此次减产规模相当于全球日均石油需求的2%,是自2020年5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欧佩克秘书长海瑟姆·盖斯表示,本次减产旨在稳定能源市场。鉴于全球经济和石油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需要加强对石油市场的长期指导,采取积极主动、防患于未然的干预措施。
根据会议报告,此次减产是在全球经济和石油市场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进行的。近几个月,美西方为缓解自身压力持续采取激进加息等干预举措,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石油需求增长遭到抑制,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纽约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从今年6月的每桶超过120美元跌至目前的每桶90美元左右,回落至今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前的水平。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呈现相似走势。
欧佩克9月发布的月度报告也对全球经济前景表达了担忧。报告称,地缘政治、新冠肺炎疫情、供应链、通货膨胀等问题持续存在,全球多地主权债务水平高企,且美国、欧盟和英国央行预期收紧货币政策,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全球经济存在一定下行风险。
对于“欧佩克+”的减产决定,美西方非常不满。美国总统拜登对此次减产表示失望,称将在石油市场采取进一步行动。美宣布,计划于11月从战略石油储备中再向市场提供1000万桶石油,对冲减产影响。美部分国会议员有意继续推动今年5月在参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的“反石油生产和出口卡特尔”法案,而美政府也表示将与国会就“额外工具和授权”进行磋商,以阻止欧佩克垄断全球能源价格。此外,欧洲国家也将采取加大油气勘探力度、释放战略储备能源等手段,应对“欧佩克+”本轮减产。
油价上涨将削弱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效果。有美国官员和媒体由此认为,此次减产是“欧佩克+”对俄罗斯的支持,称其将石油能源“武器化”。而欧盟则于10月6日批准了新一轮对俄制裁的一揽子方案,包括禁止超过价格上限的俄罗斯石油通过海路运输至第三国等。
对此,欧佩克着重强调了其在能源市场的影响力以及客观中立的立场。海瑟姆·盖斯表示,欧佩克并非政治组织,不偏袒任何一方,其作出的决定基于多家国际机构的数据和事实,旨在确保石油市场稳定,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
就减产导致西方国家能源短缺的质疑,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阿联酋能源部长苏海尔·马兹鲁伊表示,非洲、亚洲和南美洲欠发达国家的能源短缺问题更应该得到关注。减产有利于维护能源市场稳定,提振对能源行业的投资信心,有利于更加彻底地解决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
“欧佩克+”此次减产是否会对油价走势带来长期影响目前尚不清晰。但此举表明,“欧佩克+”以及海湾产油国正在摆脱美西方掌控,作出更加符合本国利益的决定,同时也进一步证明美国为实现自身霸权干涉他国决策的行径不得人心。
石油减产,美国为何起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产决定距离美国中期选举仅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对疲于应对通胀的民主党政府而言,“欧佩克+”减产无疑是个坏消息,拜登难免恼火。不仅如此,这也相当于宣布此前拜登访问沙特的“能源之旅”彻底失败。
在此次决定减产之前,无论是沙特还是俄罗斯都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美国屡屡施压沙特增产,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则遭受美国和欧洲的制裁。在此情况下,“欧佩克+”能够达成协议,表明各国仍然重视在该机制内的共同利益,即稳定油价。但在美国看来,“欧佩克+”的减产决定是对“美国的敌对行动”。
更令美国恼火的是,沙特等主要产油国大幅减产的决定可能使西方对俄制裁“变得徒劳”。《日本经济新闻》称,这一决定导致七国集团对俄罗斯石油出口设置价格上限一事的效果充满不确定性。减产将推高油价,削减俄罗斯石油收入的难度因此上升,愈发鲜明地暴露出美国与中东产油国之间的分歧。
对于美方的指责和威胁,沙特外交大臣朱贝尔强调“石油不是武器”,否认减产是在将“石油政治化”。
从经济层面来看,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冲突局势影响下,全球能源需求下降是必然的,“欧佩克+”的减产行动,是平衡市场的必要措施。从经济权力的角度讲,减产决定与维护石油定价权又紧密相关。
过去几个月,面对美国国内通胀形势,美联储采取了激进的加息措施,造成美元指数大幅走强;与此同时,石油价格一路狂跌。原因就在于,加息后的美元越来越值钱了,以美元计价的国际油价自然下跌。在这个意义上讲,“欧佩克+”不顾美国压力而大幅减产,也是对美元定价全球大宗商品权力的一次挑战。
“新的石油战争:‘欧佩克+’行动起来反对美国?”英国《金融时报》称,约半个世纪前,由于美欧等西方国家在战争中对以色列的支持,阿拉伯国家决定组成石油生产国联盟,并停止向西方国家供给石油,这导致第一次全球石油危机爆发。如今,正值全球通胀高企、消费者对能源价格和短缺日益焦虑之际,包括沙特和俄罗斯在内的石油出口国作出大幅减产决定,这标志着石油出口国同西方,尤其是美国之间“危险的决裂”。正如埃菲社的报道所言,“欧佩克+”有自己的标准,这使西方烦恼。但“欧佩克+”维护自己的经济和贸易利益,而不是围绕西方“地缘政治”需求运转,这无可厚非。
北半球凛冬将至,油价升温引发的争论注定热度难减。在通货膨胀破坏全球经济增长、地缘冲突加剧欧洲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欧佩克+”和美西方围绕全球油价走向的博弈,将持续影响全球。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