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届九零后普遍跟父母不亲?真实答案:最伤人的往往是亲人

充值抖音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现在很多九零后、九五后的年轻人,普遍跟父母关系不亲。

也不是说不爱父母,更不能说是不孝,但就是没办法跟父母产生很深的感情。

如果有选择的话,年轻人更愿意跟自己的朋友、恋人在一起,但是却不愿长时间跟父母在一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我们请到了两位九零后年轻人,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吧。

园园,25岁,公司行政文员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一年。

可能你会问,我都25岁了怎么才工作啊。

就算读大学,22岁也该毕业了。

我的情况有点特殊,首先我上学本就晚了一年。

后来因为生病,陆陆续续休学长达两年。

所以毕业这一年我都25岁了。

其实我也很着急。

我大学的时候还挺想考研的。

但是想到,父母这么多年,供我读书也不容易,所以就放弃了考研的想法。

本科一毕业,就赶紧出来找工作。

但是今年,找工作的情况并不顺利。

今年的应届生超过了一千万,但是公司却关门了很多。

也就是说,原本就“狼多肉少”的职场,如今的情况变得更为窘迫。

竞争更为激烈。

我只是一个二本应届生,真的没有太强的职场竞争力。

所以,到最后就找了一个小公司文员的工作。

我安慰自己,虽然工资不高,月薪只有4500。

但对我来说,节省一点,一个人花也勉强够用了。

我父母一直对我说:“先就业,再择业。”

我也认同这个说法,毕竟,我已经25岁了,成年人必须要自己养活自己,不能再啃老了。

上个月刚发工资。

扣掉五险之后到手四千出头。

看着这微薄的薪资,还没来得及感慨。

我妈发信息说,今年家里用钱的地方很多。

我嫂子生了二胎,现在没人带,送到我家让我爸妈帮忙带。

我妈很高兴因为二胎是孙子,满口答应帮忙带娃。

但是我爸妈也没有多少钱,这么多年就是靠一点存款在生活。

现在家里多了个娃,我妈意思是让我每个月往家里交一千块钱。

我爸接着说:

“养你这么多年,读到大学,你还多病,我们也不容易,现在你终于开始挣钱了,要知道感恩。”

我无法反驳,只能默默答应……

章磊,29岁,程序员

“你大舅家的表哥,今年又买了一套房子,八十多平的公寓,在市中心,说是给大舅和舅妈买的。在市中心,离超市近,还有公园,让他们安心养老。”

“咱对门搬来的新邻居,儿子你见过了没?据说是博士呢!今年36岁,还没结婚。他们单位为了挖他,给了他五十万的安家费,所以才在咱们这个小区买了房子,真厉害啊,果然学历还是有用。”

“你那个在英国读书的表妹还记得吧,你二姑家的。听说今年被学校保研了,一个小姑娘家家的,真是出息了,以后你二姑就有指望了。”

——这就是我,一个月薪八千的程序员,每天在家里听到的日常对话。

其实我很清楚我父母想说什么。

他们就是想说:

在他们认识的人当中,我是所有孩子里最没出息的一个。

亲戚家的孩子,要么做生意赚了大钱;

要么读书读到硕士,博士,光宗耀祖;

要么在体质内升职加薪,成为众人巴结的对象;

要么拥有一份很体面的工作,比如医生,律师,金融等等……

总之,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比我好,就是比我强,就是比我厉害。

一开始,听父母说这些话,我还会心里暗暗的较劲:

我也想变强!我也想变优秀!我也想成为父母的骄傲!

我也一直在努力。

高考成绩不好只上了一个大专,但是我没有放弃自己,努力学习成功升了本。

我学的是文科,毕业后做了两年HR,感觉没有什么出路,自学了编程,转行程序员。

我真的一直在努力,一直没有放弃自己,一直在寻求更好的职业。

然而,我的每一次提升,我父母只是象征性的表扬一下,然后继续“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呵呵,算了吧。我也累了。

我这仅有一次的人生,为什么总要去迎合他们的期待呢?

我能从一个野鸡大专,自己考上本科,又从文科行业转到理科行业,我已经尽我所能在提升。

我也就是一个普通家庭出来的人,不论是升本还是找工作没有依靠过父母。

回头看看我的起点,我已经走出很高、很远了。

我不想再活在他们的期待之下,不想再被他们无止境的比较而扰乱我的心态。

为什么这届九零后,跟父母普遍不亲呢?

欢迎评论区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