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养老金年年上涨,可为何却觉得手里的钱越来越紧张了呢?如果能控制住物价不涨,那我们养老金不涨,我也是可以接受的。”
网友的这些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每每到菜市场,退休人员都会发现鸡蛋水果蔬菜猪肉的价格频频上涨,这一现象并不是错觉,如今也得到了数据证实。
11月9日,国家公布了10月CPI指数(物价上涨指数)2.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0%,非食品价格上涨1.1%。
这意味着生活必需品,每个月的刚需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食品价格涨幅高达7%,远远高于养老金上涨的4%,也怪不得网友们总觉得自己的手头的钱在缩水。
01、养老金年年上涨,十分有必要
其实养老金每年都在上涨,主要是为了抵御通货膨胀,缓解物价压力,保证晚年的生活质量所设置,并将此想法列入到《社会保险法》当中。
照目前的数据来看,虽然不能完全抵挡,但是可以适当缓解生活压力,不过这个缩水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虽然说物价上涨不过2%,但是,对于收入少的退休人员来说,每个月吃喝用度才是大头。
2022年养老金上涨工作已经到达尾声,时光转瞬即逝也走到了第4季度,那么2023年养老金又该如何上涨呢?
有了这个食品价格上涨7%的数据,再加上历年来养老金上涨幅度逐年下降的趋势,我们不免猜测2023年养老金恐将继续缩水,养老金涨幅或将创新低,直逼3.5%。
02、1952-1962年出生的不慌
说到养老金调整,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其中定额调整类似于阳光普照,每个人上涨同样的钱数,这十分利好养老金低收入的人群。
挂钩调整主要是在激励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所以工龄长、养老金水平高的人,在这一部分会多涨。
倾斜调整就是对特殊人员进行额外的调整,比如说高龄人员、企业军转干部,边远地区人员,而高龄人员也就是说达到一定年龄岁数的人群都可以享受到,这是我们普通人最容易得到的一项调整。
对于高龄人员的门槛,全国并没有统一的规定,目前主流的是70周岁,也就是说1952年出生的人在2022年已经达到70周岁,那么在2023年养老金的上涨中会额外多上涨一部分高龄补贴。
尤其是在山东这种地区,对于刚达到70岁、75岁、80岁的人,会有290元、190元、360元的上涨,力度之大超乎想象。
而1962年出生的人,在2022年是达到了60周岁。60周岁的人能不能享受高龄补贴呢?这就要看当地的政策,目前来看上海市年满60周岁的女性,年满65周岁的男性,就可以享受高龄补贴,刚达到这个岁数的可以多涨180元。
另外,浙江省的政策是女性满65周岁,男性70周岁;北京、河南是男性65周岁,女性65周岁以上都算作高龄人员。除了这些地区之外,其他地区几乎都是按照70岁为高龄门槛。
03、养老金压力大,延迟退休势在必行
疫情之下的这几年,其实我们养老金的支出压力都非常大,就拿2018年的数据来显示我国养老金缺口就已经达到6,000亿以上了。
之所以咱们现在还能保持比较好的运转,是因为每年财政都会持续地给予补贴,可是长久这么下去并非上策。
我们国家养老保险执行的是现收现付制,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参保人员缴费,负责承担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这就需要源源不断的鼓励年轻人缴费,才能缓解支出的压力。
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婴儿潮都已经到了退休之日,老龄化更加严重,社保支出压力也更加也越来越大,那么怎么办呢?
养老问题早就成为十四五规划中很重要的一项,也就是说会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同时也放开了三胎鼓励大家生育,鼓励大家参保,鼓励大家晚一点退休。
而养老金上涨的涨幅悲观地来看,有可能会像文中所述达到3.5%,但是疫情之下,现在逐步经济恢复,也有可能维持4%,所以说涨幅这个比例是一个测算,大家也不必信以为真,我们要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一旦涨幅大了我们会心怀惊喜,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