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与“涩”相对,“滑”感接近于细腻、顺滑,是品鉴常用的词汇。
但凡用到“滑”字,全然是褒义的。
怎么感受“滑”呢?最简单的例子,软水比硬水要“滑”。
“滑”的微观本质是什么?
在茶汤中,有一部分物质是产生“涩”感的,比如茶多酚,尤其是其中的儿茶素;还有一部分物质是平衡“涩”感的,产生润滑作用,比如氨基酸和一些糖类。
氨基酸平衡“涩”感的作用极大,氨基酸与茶多酚的比值,叫作氨酚比。
茶的氨酚比越高,这个茶就越“滑”。
熟茶核心品质之「滑」与「厚」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滑”应该是所有好茶通有的优点,为什么还要说是普洱茶熟茶的特色呢?
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茶的“滑”能和普洱熟茶相比。
这与熟茶的加工有关。
“滑”是怎么形成的?
在整个熟茶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是持续降低的,儿茶素更是几乎消耗殆尽,能造成涩感的物质降到了极低的水平;
氨基酸方面,虽然原料本身的茶氨酸大幅衰减,但是微生物又产生了不少新的氨基酸。此消彼长,氨酚比持续增大。
茶多酚含量极低,氨酚比极高,这是普洱茶熟茶“滑”的本质。
好茶具贵港市港南区薪严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