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没有邀请函的救援队如何与当地应急部门对接?
王海波:国家应急管理部已推出“社会应急力量救援协调系统”。民间救援队等社会应急力量可以根据系统中发布的“灾情公告”,在系统中申请参与救援。接着,协调中心根据社会应急力量响应的距离、专业方向、装备情况,筛选符合要求的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救援,并提供“通行码”,在一定范围内高速免费通行,并凭借通行码进入灾区。现在,有2000支左右的队伍入驻系统,多支救援队通过此协调系统驰援河北涿州。
小北:目前的灾难救援,基本是属地应急部门和救援队点对点联系。根据救援类型的不同,当地会有负责整体工作的应急指挥部,来安置救援队伍、给救援队伍分配任务等。
百万云 http://www.huiyiq.com/
主机评选 http://www.3il.cn/
这是个非常系统的事情,救援需要在调度、应对舆情等方面进行信息公示,当地民政和应急部门会时时关注。
王震(白洋淀民间救援队队员):我们出发前,就在网上找好了当地人接应。他把我们从高速口接进了受灾区域,找到当地的应急管理负责人进行统一指挥调度。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这几天已有多起救援队无法回应沿路居民救援需求的新闻。为何会出现这种“见灾不救”的情况?
董萍:一般来说,民间救援力量会根据相关部门统一指令或确切信源筛选出相应的救援地点,并以保己救人和救急为第一考量。
王震:救援过程中,船只类型和码力都有要求。村庄里有不少胡同,体型较大的船只进去后无法掉头。在水流湍急处,一些民间救援队带了15码力的橡皮艇,根本用不上,起码要30码力以上的船。现在,我们带的好几艘艇已经漏了,救生衣也不够,没法满足救援需要。
小北:“见灾不救”可能会出现在救援人员没有收到救援消息的情况下。
基本上,成熟的救援团队都会有后方信息收集及审核平台。工作人员或志愿者通过网络等方式广泛收集灾情信息,进行整合和筛选。重点有两个:一是判断求救信息的真伪性,二是确认是否已被救援。信息传播会滞后。
被筛选后的求救信息,会按照紧急程度和区域归类,再由后方通知给一线救援人员,救援人员会根据灾民的紧急情况进行研判,确定每日的救援区域和任务。
此外,不同救援团队的后方平台信息尚未完全打通。
安置点情况如何?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当前,河北涿州安置点现状如何?有人反应涿州三中安置点供应困难?
雷册渊(解放日报特派记者):8月3日晚8点,在位于涿州市码头镇的涿州三中临时安置点,记者看到,教学楼门口有临时信号车、洗漱池。不时有救护车开进校园。校园内4栋四层教学楼、1栋三层教学楼、1栋四层宿舍楼,均已住满,一间房大约有十多人。
“政府也会发物资,但人的确多发不过来,物资运输也有限。”一位南芦村村委工作人员表示:“基本上是各村都在自己想办法,各显神通”。码头镇涿仝村村民正在校门口发放棉被,该村民表示棉被以村委名义购置,仅发给本村村民。在教学楼的台阶前,放置了不少矿泉水、方便面、面包等物资,是码头镇南芦村年轻村民购置,本村人可免费领取。
一位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晚还会来3000条被子和3000条毛巾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