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创意总监们为何频频离职?

白点癫风能治好吗?

图片来源:Bally

上月,设计师RhuigiVillaseñor在担任瑞士品牌Bally创意总监不到两年时间后,便正式宣布离职。无独有偶,法国设计师LudovicdeSaintSernin在该消息公布的几天后也突然宣布卸任比利时品牌AnnDemeulemeester创意总监职位,这距离他的首个系列发布仅仅两个月时间。

为填补职位的空缺,Bally随后宣布前Gucci设计师SimoneBellotti接任创意总监一职,AnnDemeulemeester则指派2020年进入该公司的StefanoGallici成为deSaintSernin的继任者。

与deSaintSernin和Villaseñor不同的是,Bellotti和Gallici都未曾成立个人品牌,因此两人在话题度上并不及前者。不过,Bellotti和Gallici在设计行业已深耕多年,他们凭借丰富的设计经验足以胜任创意总监的工作,在新职位上大放异彩。

与此同时,deSaintSernin和Villaseñor的离开也说明了一个现象:过去行业希望年轻人才在成为重塑知名品牌的合格候选人之前,先成立一个广受好评的前瞻品牌的模式也许正面临瓦解。时尚平台1Granary在两位设计师离职后不久发布Instagram贴文称:“也许年轻设计师们应该停止美化这些职位以及这种过时的线性工作方式,知名品牌管理层也应该停止其对年轻设计师的美化和商业化尝试。”

此外,这种昙花一现的任期还引发了关于以下问题的思考:如果Villaseñor和deSaintSernin早已凭借自家品牌大获成功,他们还需要在Bally或AnnDemeulemeester的工作经历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背书吗?

年轻势力崛起

Syky是一个致力于帮助年轻创意人士进行实体和数字化设计的Web3平台,其首席运营官RoxanneBarretto表示:“我认为现代科技,尤其是社交媒体,为许多行业的创作者提供了一个自行获取知名度的平台,他们完全无需与任何大牌发生关联。我们确实处于一场民主化的革命之中,无论是设计师、摄影师还是艺术家,都有能力从零开始建立自己的社群并打响自己的名声。”

2015年,Villaseñor成立了个人品牌Rhude,并很快地凭借以洛杉矶街头文化为灵感的休闲服饰,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度。2022年,他正式加入拥有171年历史的瑞士品牌Bally,被寄望为品牌注入更年轻、前卫的关键元素。

Villaseñor个人品牌Rhude凭借其美国街头休闲风格,获得了消费者喜爱。

图片来源:Rhude

而deSaintSernin的个人同名品牌成立于2017年,以流动性别的性感风格为主要特色,这种现代化的性感风格如今被注入到成立于80年代的比利时品牌AnnDemeulemeeste中。尽管任期短暂,deSaintSernin在帮助品牌与年轻受众建立连接方面功不可没,尤其是在《名利场》杂志举办的奥斯卡余兴派对上,电视剧《亢奋》(Euphoria)女主角HunterSchafer身穿性感的AnnDemeulemeester羽毛上衣吸引了不少目光。

HunterSchafer身穿AnnDemeulemeester羽毛上衣亮相奥斯卡派对。

图片来源:Instagram@HunterSchafer

“传统时尚品牌越来越倾向于聘用年轻的创意总监,他们深刻理解数字原生代所拥有的重要消费力量,”Barretto表示,“随着数字平台和社交媒体对消费市场的影响日趋扩大,这些年轻的创意人士正在为我们带来新鲜的视角和对市场震荡的本能理解。”

不过,两位设计师目前均未言明仓促离职的原因,而根据各种信息透露,两人的离职原因或者在于与老牌雇主统一愿景方面遭遇了阻碍。

离职声明发布当天,Villaseñor发布推文称:“永远不要为任何事情对自己的价值和文化做出妥协。”据BoF报道,deSaintSernin亦曾与AnnDemeulemeester的管理层发生冲突。

VFile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ulieAnneQuay指出:“一旦进入传统品牌或者大型企业,你就很容易被他们的目标所遮蔽,从而忘记自己的初心。在成长过程中,保持自己的身份和视角非常重要,在考虑职业道路的同时,也要好好守护自己的目标。”

当然,即使离职有着好的一面,但仍然无撼新兴设计师在传统品牌任期短暂的事实。Botter品牌创始人RushemyBotter和LisiHerrebrugh在担任Puig集团旗下品牌NinaRicci的创意总监不到四年,便宣告离职,NinaRicci方对此表示,此次分开是双方的共同决策。

Botter两位品牌创始人在担任NinaRicci创意总监不到四年后离职。

图片来源:LeonMark/NinaRicci

今年三月,NinaRicci宣布任命英裔美籍设计师HarrisReed为创意总监,而他的任务是为品牌树立更明确的身份。在此之前,Reed曾成立个人无性别同名品牌,品牌作品已广获HarryStyles、Adele和FlorencePugh等知名明星的青睐。

能否将流量变现?

和Villaseñor与deSaintSernin一样,Reed早已通过个人品牌实现成功,不仅参加了伦敦时装周,还与伦敦首饰品牌Missoma展开了合作。但对于年轻设计师而言,这些成绩真的足以为他们提供长期稳定的职业保障吗?

《纽约时报》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报道,尽管设计师ElenaVelez已经荣获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CFDA)大奖,其品牌也成功进驻H.Lorenzo等知名买手店,但她仍然要费尽心思以避免破产。由此可见,流量并不等于利润。

ElenaVelez“How'sMyDriving”系列作品

图片来源:ElenaVelez

Velez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我需要积累多少成就、获得多少支持和认可,才能获得足够维持生计的投资?”

Quay对此解释道,Velez等设计师所面临的财务困境在行业中存在已久,只不过现在正变得更加严重,而那些大品牌却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将产品向市场推广,并且拥有更加宽裕的营销预算。“它们有融资、营销团队、人力资源和其他‘雄厚的’商业运营技能,这是年轻设计师在起步阶段所不具备或没有机会接触到的。”因此,进入资金雄厚的知名品牌谋取一份稳定的生计,对年轻设计师而言仍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近几个月来,Gucci和Burberry等国际品牌已不再聘请名人担任创意总监,而是将注意力重新放在品牌传承上。当然,也有一些明显的例外,比如LouisVuitton的男装创意总监PharrellWilliams。

不过,当涉及建立个人的创意愿景时,并非所有传统品牌都能与自带明星气质的设计师兼容。毕竟对于那些抱负远大的创意总监们而言,他们最重要的角色可能仍然是为自家品牌掌舵。

作者|EmilyJensen

编辑|JingyiLi

上一篇:

下一篇: